首页 >聚焦 > > 正文

益方之言[gf]32b4[/gf]|当别人说“你真的是个相公”,可别以为是在夸你有宰相之才

2023-08-08 09:42:00 来源:湖南日报
03:56

员外·相公·郎中·大夫

益阳的民间故事里讲到有钱人,少有叫财主、地主的,而是叫“员外”。“员外”在古代本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全称为“员外郎”。员外郎简称“外郎”或“员外”,通称“副郎”。将地主豪绅称为“员外”,在口语里用得很早,旧小说、戏曲里多是这样用。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不是什么员外,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,都称他做员外,无过是个土财主,没品职的。”

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,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。南北朝时,又有殿中员外将军、员外司马督等,都在官名上加有“员外”。隋开皇六年(566),在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一人,为各司次官(副职)。唐、宋、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沿其制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、副主官。号为“员外”,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。唐制列在六品,明清已升为从五品。


【资料图】

明、清两朝的后期,员外郎为一种闲职,不再与科举相关,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一起,只要肯花银子,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“员外”来做。因而,人们就直接用“员外”来称呼有钱人。

相公,第一个被如此称呼的是曹操。操以丞相封魏公,故有此称。像西汉丞相,封侯而不封公;东汉三公不封侯者甚多,都不能当此称。魏末司马昭以丞相封王,则称相王。

清·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卷二:“古称秀才曰措大,谓能措大事也,而天下之能措大事者惟相,故又呼秀才为相公。”措为处置、处理之意。明清时期,秀才专指府(或直隶州)学、县学的生员,是通过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。不论年龄,应童子试的都称童生。若县、府、院三试录取,进入府学、州(直隶州)学或县学的,称为进学,通名生员。妻子称丈夫为相公,社会上称读书人或上流社会的年轻人为相公。旧社会还称男妓为相公。新社会后,“相公”多用为贬义,被呼为“相公”者,多为游手好闲、不务正业之徒。

麻将在玩牌过程中,牌拿多了(14张牌)叫大相公,拿少了(12张牌)叫小相公。这有两个来历:一、“相”有“看”的含义,如相亲,牌错就不能赢了,只能陪别人继续玩下去,看着别人赢;二、相公是旧时对宰相的敬称,也同时有“绅士”含义,这种人应品格高尚,乐于帮助他人;牌数不对,自己不能赢,就陪着别人打,帮助别人赢,这样很“高尚”吧。于是,对手挖苦他为“相公”。

宋以前,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,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,如食医、疾医、金疮医等。宋代始,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,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,相沿至今。

郎中本为官名,始于战国,秦汉沿置。掌管门户、车骑等事,内充侍卫,外从作战。另外尚书台设有郎中,司诏策文书。晋武帝置尚书诸曹郎中,郎中为尚书曹司之长。隋唐至清,各部皆设郎中,分掌各司事务,为尚书、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这位王伯述……补缺之后,升了员外郎,又升了郎中,放了山西大同府。”看得出,与员外相比,郎中犹如“员内”。

大概在宋时“郎中”衍生出两个通俗意思:职事人员或亲随;医生。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回:“施恩便对武松道:‘兄长,这几位郎中,是张都监相公处差来取你,他既着人牵马来,哥哥心下如何?’”其中“郎中”为前一义。周立波《盖满爹》:“(盖满爹)从楼梯上掉下地来,肩胛骨错出了榫头,请个草药子郎中足足治了两个月才好。”

大夫本也是官名。三代(夏、商、周)时,天子及诸侯皆设之,分为上大夫、中大夫、下大夫。秦汉以来,有御史大夫、谏大夫、太中大夫、光禄大夫等名。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,亦称作大夫。为皇家服务的太医院的御医也称“大夫”。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,民间以官名称呼人逐渐形成风气,因而,北方人尊称医生为“大夫”。为了区别于官名,称医生的“大夫”的“大”读成dài,而不读dà。

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。“医生”一词,始见于《唐六典》:“医生四十人”,即指学习医学的人。直至近代,医生才成为职业行医者之通称。

(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、字幕的支持)

主讲人简介:

谢国芳,益阳沅江人,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、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,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。其方言研究专著《益阳方言寻根说字》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,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、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。

(如果您有方言想求解、不同理解想探讨,欢迎识别二维码、加入微信群!我们一起来讲益阳话、解益阳话,享受方言带来的温暖情绪,和表达情感时的精准。)

策划:邢玲

执行:杨玉菡

制作: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 2015-2022 时代影视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